投票|ME拉票大战的种种爱恨情仇发布日期:2018-01-11
2017民生银行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于1月8日晚正式发布了22家获得资助公益机构名单。此前《可以说NO吗? 关于民生银行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的公开信》一文的出现,使得这一计划采用的公众投票机制引发了业内讨论。
各种投票评选/点赞类活动(尤其是商业营销活动)近年来广为流行,粗暴拉票带来的糟心体验总是令人反感,那么作为一个公益行业的资助计划设计的公众投票机制到底有没有价值?
在讨论之前,需要了解一个事实细节——该计划并非以票数多少为惟一资助标准。2016-2017年ME计划票数权重已降低到了20%。经小秘书整理统计,2017年度各个项目最终票数及入选情况可参考下表。
从上表可以直观看出,ME计划并非纯以票数多寡决定是否资助。
在2017年初时,方德瑞信(CAFP)邀请时任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筹款和发展总监的诸昳在(原)筹款人联盟成员微信群中,与多家参与拉票大战的机构成员一起为大家分享了亲历2016年ME拉票大战的爱恨情仇,有术的讨论,也有对机制的讨论。经发言者同意,我们将内部讨论全文公开,为各位提供相对而言有血有肉的亲历者视角。
时间:2017年1月12日
主题:ME拉票大战的种种爱恨情仇
分享嘉宾:诸昳
文字整理:乡村之眼-陈泽应
拉票这件事儿
首先第一个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拉票这件事儿,项目设计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因为首先你得进入到全国的四十强里面,然后你才能够进行拉票。那么前期就是项目书的写作,然后接下来参加这个专家评委的答辩。这两个环节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很考验大家的硬功夫!
那个拉票呢,其实跟公众筹款还有点不太一样,但这点上面其实也是见仁见智!每个机构本身的行业领域,还有面临的这个竞争其实也都不太一样。所以我只是从我现在处的这个机构(百特教育,现已离职)的角度来做一个分享。
这个拉票首先还是有体现了技术活的特征!两年的拉票里面,总是还会有一些朋友圈里的朋友,可能不太清楚拉票的这个操作是怎么进行的?包括活动的一些细则,到最后一天还有同事在问我说在QQ上能不能拉票?很抱歉是不能的,只能在微信端,然后每个人只能够投一票。投票跟拉票是不一样的,拉票呢就是要去生成自己的一个拉票页面,再转发出去。
在这个拉票的技术上面,今年在百特我觉得是有点吃亏了,因为前年所在那个机构(某社区基金会),主要是发动社区的居民来拉票,很多都是居委会的干部、大妈,他们对拉票的操作不了解是可以理解的。但百特的团队呢,我觉得大家都很年轻,对操作应该没什么问题,但后来发现说大家对具体拉票的这个操作,还是会有一些不太理解的地方,所以以后如果再做这样的项目拉票呢,这个技术的环节一定要先讲透,然后要给大家一些示范的。
还有就是看ME两年的这个票数的情况,显然是在上涨。我记得2015年的时候最高的票数是张宁的那个,大山里的少数民族的项目,大概4万多票。那今年最高的应该是做这个,残障健康领域的一位同行,他们已经拿到了将近7万票,所以我估计明年的最高票数有可能在7万到8万之间。(注:2017年ME创新计划有项目最高票数超过18万票,总票数接近250万票)
2016年的规则跟2015年的规则又有点不太一样,就是体现在这个总票数最后对于你的这个能不能进入到拿到五十万的这个影响。那2015年的时候,基本上就是看票数。所以当时我很刻意的看我们的当时的项目得票数能不能大概维持在前二十的最后几名就可以了,因为大概是知道要看票数来决定这个最后的结果的,所以目标始终都很清楚。
但是2016年的就不一样了,2016年有一个分数的变化,一个是专家评分的比例增加了,所以这也是我刚开始的时候跟大家强调说项目设计还是非常的关键。因为,占到百分之八十的是专家评委的评分,那拉票其实只占百分之二十,而在拉票里面,始终存在一个不确定因素。因为他的得分不是直接看票数,而是看你的票数跟同领域的最高票数的这样的一个比例,再乘以一个分数。(注:2017年最终得分计算方法与2016年相同,即现场答辩与网络投票得分占比8:2,其中,投票分数为本项目票数/该领域最高票数*20分。)
那这个其实也会让大家有一些觉察,就是你在这个拉票的过程当中,跟同行的机构的关系要怎么样相处?我其实是特别感谢活力社区的伙伴还有益微青年,他们是在教育方面的项目里一直是排在前面的。当时我们在倒数第三天的时候,我们是排在十三家教育机构的倒数第二。我特别去分别向这两家机构的朋友请教他们的经验,然后他们都没有保留得告诉我,然后也给我们很多的鼓励。所以特别特别感谢他们!其实也说明我们有的时候,可能不要把这种关系都看成是完全的竞争关系!
但总体来说,2016年的拉票就在这个每天的战斗目标上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还是会影响大家一些努力的方向,在最后一两天的时候不停得有同事问我说,我们现在这个票数是不是能够进了?要达到多少才能进啊?那这个因为最高票数一直在增长,所以其实不到最后一刻还真的是很难讲。
还有一个察觉其实在拉票的这件事情上,每个人的做法不一样,在背后,是他的意识或者是对这个项目的了解,或者是他跟这个机构的关系可能也都不太一样。那项目本身这个页面是有一个拉票的页面,就是所有生成拉票页的人,会有一个排行榜,每天都会有名字的改变。有很多人他投了票但是没有拉票,所以他的显示说拉票数是零,但是他名字会出现在这个排行榜里面。那这些人就是属于他要么直接帮你转发了,或者就自己直接投了一票没有转发。那如果是出现在拉票榜上,他转发的同时还附了一些个人的感想,然后再来转发朋友圈得到的票数。可能跟他直接抄一段话然后就发,可能得到的票数也都不太一样!所以其实我们要做一些具体非常明确的引导,才能够帮助大家能够更好地去进行拉票。
在这段时间,因为整个投票战线很长——十天。在十天里面只发了一次朋友圈,跟每天都发朋友圈也是截然不同的。那你发一次朋友圈可能很快就会被很多的信息给淹没了,但当你天天开始刷朋友圈的时候,虽然可能这个事情本身不一定招人待见,但是他会明白说你在做的这件事其实还是挺重要的,那可能会有一些人愿意来看一看。
刚才我也说了,就是每家机构有自己的特殊情况,那从百特的角度来说,就是到这次拉票来看才发现,我们的内部沟通其实很困难,我们一共将近六十个同事,分布在全国七个城市,那上海虽然人最多,但是大家也都需要经常出差,那么,在年底的时候差不多也是机构最繁忙的一个阶段。那你怎么样让大家重视这件事儿(就很关键)?然后,还有一个体会就是,当时我们在内部沟通的时候,有在内部的系统上面跟大家说,我们的目标肯定要达到3万票,那后来我就发现,没有人把这个目标当成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大都觉得是在开玩笑,不太可能实现。
还有就是百特在2016年就有很多新的员工加入,所以从一个团队自己的整合来说其实还是要很多的磨合。但是我们也有一个奇迹般的逆转,就是我们前七天投票大概都还只在五千多票,排名在倒数第二位的情况。但是到最后还剩下36个小时的时候,我也开始跟大家商量,因为我自己的估计是有点悲观,我估计可能这关我们过不去!提前打个招呼,也避免到时候承受一些不需要的压力!
我们的逆转发生在大概倒数第三天的晚上,这天在微信群里面就是我很认真的跟一些机构的管理层的同事交底,就是说我们再不努力的话,最后就真的拿不到这个五十万的机会了。那这时候广州的一位同事就开始认真地跟我讨论,我们还差将近两万票的这个目标怎么去实现?然后那时候离十二点还有三四个小时,她很认真地告诉我们说她打算要拉到一千票。当时她可能拉得票数只有三四百,那我们一开始都不太相信,但是到了那天晚上快到十一点的时候她的拉票页面真的开始出现到一千票以上了。
那后来我有问她说,怎么样去能够实现了这么快的增长到一千票?而且实际上她第二天就把票拉到了三千票!我们都很震惊,然后从她开始,更多的同事开始关注这件事,并且开始认真地来进行拉票了。
其实秘诀还是要看机构本身已经有的这些项目的基础,因为她在做青年人的项目。所以在广州有很多学校的学生跟她有很好的关系。她就很严肃地跟这些学生们宣布说如果当天晚上不能达到一千票,她就不离开办公室就不睡觉。那些跟她关系很好的学生也真的就非常认真地开始去拉票,她第二天也开始跟一些关系很好的老师去打招呼,那很多学校的老师开始帮我们去拉票。所以这个就造成很短的时间里面她的票数会大幅度增加!
到最后一天的时候我们还有一位同事,也是一下子增长了将近四千票,我们也很震惊!那其实最关键在于他做了将近二十年的老师,他以前也是一个非常有批判精神的人。然后很有自己的风格,偏高冷的,那在这次的拉票之前,他从来没有开口跟他的同学、他的学生去请求帮忙。但最后一天他就拜托他的那些学生。因为他这么多年教过的这些学生的基础还在,然后就非常给力的帮忙拉了很多票。所以其实你会发现,像老师啊,社区的这些居委会干部啊,他们很多人其实都是人脉非常广。
在参加今年的这个拉票的之前,就是我们机构是有一些不太看好的意见的。就是大家认为说我们的志愿者基础不是那么的好,可能到时候找不到很多的拉票人员。但其实放几个不同的项目,大家比较一下你会发现,就是真正要做工作的,大家要想办法去找到那些人脉基础比较好,然后也很认同自己项目的这些明星的战士,就是关键要让这些明星的战士能够为你的这个项目来战队,来发声。并且要常常在她的朋友圈里面来进行组织拉票的这个事情。
同时如果机构的领导人都能够有示范性的参与,包括机构的理事监事啊,名字也都能够出现在那个拉票榜上,其实对大家的士气或者是对大家的这样一个认知也是非常好的。然后我统计了一下百特基本上所有人都投票了,基本上所有同事都转发到了朋友圈。但是名字出现在拉票榜上的大概是超过一半的同事,三十五位左右是有出现的拉票榜上的。也不排除有些同事可能还到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样去做这个拉票的活动。
那很有趣的一个要跟大家的分享是,我们机构前不久开了一次年会,这次年会上面我们专门有个吐槽环节。我们有一个同事就开始吐槽说,她觉得拉票这点事儿,让她自己被绑架了她觉得这个有点侵犯她的私人领域,她觉得这个事情,是不是应该筹款部的人去做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把机构所有的人都拉上?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其实我跟绝大多数机构的同事还是有共同的认知的。就是在做这么大规模的一个公众一起为项目拉票的这个环节上,必须是要能够尽量让更多的同事一起参与的。那所以前期的沟通其实是非常的重要,这个绝对不是筹款部两个人的工作,必须是一个机构的管理层,所有同事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发力来做的。
拉票过程中那些温暖的事儿
还有一些我觉得在拉票过程当中出现的非常好的、温暖的事情也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大家知道百特做的是青少年财商教育,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自己解释我们自己的工作也很废劲,就是我们知道其实我们做的不只是财商,但是怎么样让别人明白我到底做的是什么?那我在拉票第一天的时候就在一个群里面有一个华夏的老师主动加了我。他告诉我说我们在做的事情是,就是国际上最近十年才开始在做的,叫金融社工领域,是通过帮助目标对象重建他们的这个金融能力,让他们能够摆脱他们自己的一些困境。那我也是觉得非常的受用,就是有这样的专家可以帮你又找到你工作的一些专业的角度。
还有呢我们百特有很多90后,就是90后的同学他在拉票的时候。嗯,大概也知道现在的票都要发红包哈!那他发了一个红包给他的朋友,然后他的朋友又发回了一个更大的红包给他说,他做这个公益的事情让他非常得感动!然后他还有很多朋友就是,直接就帮他去转发了,自己贴钱去帮他去拉票。所以其实你总是会在这样一个事情当中去发现很多非常正能量的事情。
还有就是因为你在拉票的过程当中,会收到更多的关注点。我们也有同事在拉票的时候拉到一批儿童羽绒服,也刚好可以送到我们贵州服务的这些山区的学校,他们正好有这个需要。虽然我们拉票的项目点本身并不是在贵州。但是因为别人刚好就看到我们拉票的这个事儿,知道你在做个这个相关的内容,所以他们会关注并且跟我们接洽,所以这个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反 思
其实本来ME这个活动,更希望的是能够进行大众的传播。就是你怎么样可以让那些社会公众一起参与进来。但是其实大家也看到了,基本上这个拉票很多还是在这个圈内,或者是我们圈内人的亲属啊、朋友啊这个范围里面。那怎么样是能够让更多的公众可以接受,一起来参与,其实还是要看你这个传播的方式是不是简单、明了、有趣?大家都有参与感?那就类似于像冰桶挑战这种模式,但是这种其实很考验怎么样可以做的更有创意。所以不同的项目怎么样可以跟传播点结合,其实非常非常有考验的。
公益组织其实真的较少重视项目的传播。我们这次项目申请的云南的项目,已经做了两年半了,但是之前我们机构从来没有在微信上或者在自己的平台上去做过宣传。因为如果你是作为一个项目执行的角度,你会觉得它就是个小项目,大概每年十几万的这个收入,但是居然能帮你去覆盖好几万人,这个就已经觉得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东西。但是如果你想要为这个项目未来的发展去做一些筹款的事情,你会发现,首先要知道说你在这个地方是有项目存在的,那别人需要知道这个事情他才能谈得上认可或者是支持你。所以就是很想建议同行,大家以后做项目的时候还是不能闷头做,还真的是需要多做传播。
那从筹款人员的这个角度,如果机构相对来说人员比较多,那其实在筹款这件事情上,首先要做好内部的沟通,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这件事情对机构有怎样的意义?什么样的人要一起来参与?然后在参与过程中大家可能需要有一些成本的考量,那么成本我们可以从哪里去出等等。有很多的细节其实都是需要去跟大家花精力花时间去做这个沟通的。所以如果沟通不到位,往往接下来在整个执行的时候就会有欠缺。
另外我觉得同一个领域的淘汰制这个方式还是有点残酷。所以我也看到我们拉票的群里面有好些,他们虽然可能有些人票数已经拉了很多了,可是因为他在专家评委方面得分可能比较低,所以他即使拉了很多票,但还进入不了最后的获得五十万的这样一个机会。还有呢就是有些人可能他拉的票不多,都好像没怎么发力,但他最后仍然拿到这个五十万的这个资金,会比较容易让大家不太平衡!
最后基本上到了四十强的阶段,你会看到来的这些机构大家都很眼熟。大家互相之间也都非常的了解。所以为了拿到这个资金,还是有点同行相残的这么一个味道。所以怎么样在这过程中处理大家之间的关系,那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就是从组织方的角度来说,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体现这样子这个过程当中传播的这样一个影响力?可能还是需要再去考虑一下的。
经 验
最后说一下,如果大家明年要去参加这个ME活动的话,大家可能要做哪些准备吧!
首先还是要有合适的项目。项目的方案,项目的这个思路,然后项目的预算结构,项目论证的可行性等等,这些硬功夫还是要做好。
其次呢,就是还是要仔细选一下项目的领域,基本上16年的领域是教育、社区、健康还有文化类。那其实你会看到健康领域真的是拼得非常的惨烈。最高票数已经将近七万了,这个悬殊是非常大。所以会有非常大的压力。所以大家选哪个领域去参与还是很重要。
如果有些项目及可能算教育可能算其他的领域的话,可能大家就要掂量一下看,是不是选一个相对竞争的力量比较小的这样一个行业领域。
另外就是我其实特别佩服,在这次拉票过程中看到做健康领域的很多伙伴,他们真的是非常得投入,而且非常得尽心尽力来做这件事情。那我在想可能他们背后其实也有非常好的网上社群的基础,而且他们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当中也让很多人更加了解他们的需求。所以我其实是蛮建议说本身要做公众倡导的,做残障领域的这些权益保护的等等,这些的行业的伙伴其实可以特别多考虑参与这样的一些项目,因为本身就是你们传播的机会。
然后还有一个策略呢就是,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可能不需要发力太早。因为战线太长了,所以有一些策略就是大家可能要内部的人员的轮岗。然后这个力量怎么分配?前几天大概把票数拉到多少?那到最后的二十四小时是不是要进行一个冲刺的节奏?哪些人可能是重点拉票的对象?这些都是要前期做好功夫的。
基本上在拉票的这个策略上,每到一个万票的数额就是一个转折点,就是背后意味着你要付出的努力也都不太一样。就一万票两万票三万票四万票,越到后面每上涨一万票都非常的困难。所以就是大家前期真的是要做好战略部署,然后后面才能够把整个的这个票数可以拉动起来。
如果是在年前就考虑这件事情,年尾要做这样一个项目的参与的话。也建议大家多考虑一下,怎么样把项目的这个社群的基础能够建立起来并且维护的。就是你平时要维护好这样的话,你在请大家帮忙做一些拉票啊、转发啊,并且可能要加上自己的一些感言去转发,并且可能是天天去转发的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你才能够真的去影响别人。所以包括当中如果大家有机会有一些明星啊,这种能够起到一些明星的效应,粉丝的效应,帮忙来进行拉票,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但是目前好像还没有看到有明星的参与。大概目前的经验就是这些。
讨论环节
A:这次你们机构非常棒,从刚才诸昳分享的统计来看,29号还是倒数,但最后是教育领域前三名,后劲爆发很强。非常赞同诸昳说的,策略很重要,前期发力需慎重,我们机构就是前期发力太狠,没有后劲了,子弹打完飞不起来了!微辣青年是我这次观察到的明星机构,拉票是稳步增长,而且传播做得非常好,很值得学习。而且引出关于机构管理的一些思考,当机构大了,分工明确了,怎样才能保证大家对筹款工作的支持。
B:我个人原本是很不喜欢拉票类型的活动,尤其是亲子类的小朋友比赛拉票,主要觉得除了卖人情对比赛没有什么意义。但这次我觉得其实是给了公益机构一个驱动力去传播自己的项目和理念。
A:我个人一开始也非常的抵触拉票,但后来发现还是有很多感动和收获。我一个同事的同学,马上为我们捐了5000元;有人给我们写了歌词;很多人帮忙招志愿者,的确起到了一个良性的传播效果。不过真的最感动的还是家人的支持,我们机构一个同事的父亲,从来没有正面支持过她的工作,居然第一次表达了,你们这个事儿还是挺好的,越来越多人关注了。还有一个同事的爸爸也是,天天看教育领域排行情况,每天给她汇报,停不下来的拉票。
B:我主要想知道,在50万的刺激下,最后的公众动员效果大家感觉怎么样,有没有突破公益圈自嗨?@D 你们这次表现也不错,说两句吧?
C:我还特别去看了D机构的微信号,居然都没有多少拉票的帖子。
D:我们这次也是在投票活动开始前一个星期开了会,确定第一轮轰炸每个成员的拉票额是100票至少。第二轮轰炸是发动我们的大学生志愿者拉票。因为我们有大概50-60个人均200的志愿者群。第三是我们通过发送邮件拉票对我方式。这是三个线上的。因为我们知道大家的发力点应该都在线上,或者圈里人的帮助。这块不算是我们机构的特长。所以后半期我们转为线下了。
B:所以我觉得这场拉票其实和点对点筹款在策略上也会很相似,重要的是找到你的支持者,并给他们一个充分的理由去告诉他们身边的人为何这个公益项目值得支持。
B:D家机构和某机构的项目模式本身就包含了志愿者的社区基础,我觉得这也很重要。他们参与并见证了项目的意义。
E:D,我看到最后一刻,你们的票还在涨,能否分享一下,最后发力的群体?@D
D:因为去酒吧,电子城比较多。我们有些朋友。直接在酒吧拉票。酒吧的票数就是最后一晚上的票数增长点。
E:酷!
C:牛!
B:这个有趣!@D,说说你们线下怎么做的?
D:除此之外,我们12月底举办了小学的联校成果展,邀请了老师,家长及社区居民,因为成果展效果赞,所以现场直接扫码投票,转化力极高。
E:一切都恰到好处。
A:大概每个成果展有多少参与人数哇,我们线下做了2个大活动,但是效果不够好,好多家长来了,说没带手机。
D:酒吧这块我们用的是自己的人脉。平时比较多这类朋友。家长校方的力量非常可怕。其实是我们意料之外的。他们对我们项目的认可,引致发动自己身边人对我们的支持。
B:说明还是项目本身做得好,受益人成为铁粉。@D 【强】
D:嗯嗯,我们这次没很多在朋友圈,微信公众号里去宣传。因为想到大家应该都会用这个方法,所以我们就找其他途径。
E:我们机构最后一刻机构内部动起来,才有突破;一方面体现了百特内部能量很大;另一方面,很羡慕大家的对外策略,有机会参考大家的经验,尝试新的策略。
D:嗯嗯,你们@C @E 非常赞,我们今天也学习啦!最后几天的快速上升呢!
C:我们还没有尝试过线下拉票呢!@E
E:我们自己也被震撼到了;虽然一开始的策略就想压在最后2天,但没有报很大期望。算是新年的一个惊喜了,和大家同喜。
B:拉完票,投票的这些人联系方式机构会有?还是只是一次性投票,以后接触不到了?
A:一次性的,接触不到,只有拉票排行榜会出现他们的微信名字。
C:@B,可以找到,拉票榜上一般不超过100人,同事基本上都认识的。
B:拉票的人机构认识,那投票的那些人咩?
D:我们的投票人大部分是志愿者和受益校方,家长,我们已经有他们的联系方式啦。
C:@B,一般会是同事的朋友,或者是某个同事认识的。投票人太多,无法辨认联系,但是拉票榜上每一位都是可以联系到的。
B:恩,所以基本投票群体都是项目的利益相关方。
E:和大家透露一下:我这边盯了2个重要的人,一个是在移动公司工作的男闺蜜,移动群很多;一个是大学就人脉特别广的女同学;这2个人接到电话后,都承诺愿意拉500票试一试,很多支持者的也和捐钱一样
C:@B, 如何让非利益相关方能关注并参与进来是个瓶颈,否则估计可以拉十几万。
D:嗯嗯,E说的很对呢!酒吧就是看脸。酒吧老板如果和大家说,大家会觉得公益嘛,很有意义,刷脸就很快,公众投票其实是为公益投票。
A:我们拉票第一名是我们的一位理事,一开始他非常反感这种相爱相杀,后来觉得我们天天这么拉票也挺辛苦的,就发动了身边的人投票。
C:@D 还有一个是青年人在新年跨年那天的心情有关,蠢蠢欲动,总想做点特别的事情。
D:嗯嗯。是的!那天晚上最后在酒吧0点的时候,大家都巨high!
C:在跨年时间点上应该可以做很多设计的,今年最后一天拉票是周六,很多同事都一起在拉票中跨年了,有很强烈的团队荣誉感。大家到最后一天的心态是,要拼到底不让之前的心血白费了
D:嗯嗯,团队通过这样的活动,虽说一开始都很拒绝。但是到最后凝聚力会增强。
B:赶脚必须趁这次机会把挖掘出的酒吧老板,男闺蜜,高颜值女同学都好好纳入捐赠人维护工作里。这些人是很宝贵的资源,99也需要啊,哈哈
D:哈哈哈,我觉得男闺蜜肯定是生力军!我们也是想到好好维护,还有99,还有可能会有me2,me3
B:经验差不多扒拉完了,可以吐槽了!拉票公司咋回事?
F:所有评选,不管大小,只要是官方的,基本会有拉票公司打电话来。
A:还是因为是公开投票吧,这些拉票公司嗅觉敏锐得很。
C:嗯,拉票这事也是公开的,他们还很有耐心一家家找了联系方式打电话上门询问。
D:是的,打的时候还在睡梦中,粗暴地撂了。
B:有机构买他们服务?
F:这个不好查。现在投票可是产业,多少人兼职挂着投票的活。
C:我们同事自己还算了算,发现进群里拉票发红包的成本还比拉票公司的高,于是后来大家就少发红包了。@B,买拉票公司服务是违反活动规则的。
B:但投票平台很难识别非机器人刷票的情况吧。规则怎么维护呢?
F:除非专门的防刷机制,一般很难识别,现在只要你能想到的投票方法,投票公司都有方法刷票,软件+刷手
C:说的是举报制,一旦发现全部作废。还有一个技术问题要说的是,投票平台常常bug在晚上投票访问高峰时候就挂了,还有同行说刷出来疑似黄色网页的。
A:那个系统bug真是,晚上很容易挂。
B:还是主要得靠自律啊!
F:我是想说,设计个投票机制干啥...
B:我们前头在说的就是这事呢。主办方应该是希望用50万做刺激,驱动机构去传播公益项目和理念。
A:我觉得还是看企业的CSR诉求和理念吧。
B:刚才讨论下来,机构还是有收获的,只是总体效果上还比较难突破项目利益相关方的圈子。
A:专家评审结束后,搞了2天的传播方面的培训,请了些专业人士,杜蕾斯都请了,我同事去参加的,说还是学到很多东西。
C:杜蕾斯的产品很清晰,公益的产品很难一下子说明白,难是难在如何做传播的可视化。
B:项目到产品的包装问题,可以搞个专门的工作坊。
B:最后问个实际的问题:抛开ME不论,如果同类型投票资助类的活动,没这50万刺激,或者金额偏小,不是50万是5万,你们会投这么大精力拉票不?
C:说实话,估计不会
A:5万,不会
G:不会
D:应该不会
B:现在大家都实践过了,都知道这种做法能锻炼团队且有助于积累公众筹款/传播经验,那么如果金额刺激减少了,会影响你们行动意愿和实际投入不?
G:公益机构资源本来就很有限,得把有限的资源最大化。
B:所以还是老问题,虽然大家都知道公众筹款/传播重要,但要能刺激实际行动下定决心还是要靠实际而具体的激励啊,哈哈哈
D:我觉得是大家有没有把投票当成是自己在发起的活动。这次有50万,我们觉得50万争取到是自己的就会很当回事。ME计划之后我们也发起了一次期末成果展的投票培训,我们没有任何的金钱奖励,但是志愿者拉票特别积极。后来我们问了,他们说因为觉得活动是自己做的,所以觉得投票就像自己发起的活动一样,就会很在意。
这应该是发起投票的主办方需要去考虑的一个点,怎么样让你的事情也变成他们的事情。
C:主要还是因为ME的体系设计是以项目为基础,而不是以传播或者某个倡导型活动为基础。项目为基础的传播必然跟特定受益群体,利益相关方有关。如果想要把公众都影响进来,可能要跟项目同步设计倡导活动,从线上到线下,筹款传播必须二合一。传播越是聚焦越是简单越是容易,但是项目要一下子几句话说清楚都很难,冰桶挑战也不是靠项目传播的。
B:冰桶流行的原因和公益本身关系不大,这个对设计规则的人挺有挑战的。
F:打铁还需自身硬
H:此次拉票,很多机构发觉线上无力了,启动了地推,我觉得是非常大的一个变化。
J:我们15年做过一次投票活动,当时是以纯粹的传播为主,对象也是大学生~其实对拉票这事,我觉得如果目标是传播还好,如果是通过票数高低决定项目资助,个人觉得是不太合适~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机构及项目收获的传播效果是不可忽视了。比如有些评优秀项目,还有其他的等等……我说的不仅仅是ME计划这个哈~纯粹以票数论英雄不合适。
注:经征询讨论环节发言者意见,将该环节发言伙伴匿名处理。
阅读完上文的分享,是否还不过瘾?以上为2016年度ME创新计划复盘讨论,推荐阅读以下两篇2015与2017年度复盘文章:
2015年
格桑花:真相常在数据里-2015年参与ME创新计划的活动总结
2017年
微辣青年:我们一起拿到了ME创新计划50万资助!
好了,万字长文,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
看完了大家再来投个匿名票吧~点我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