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失踪”的公益组织?发布日期:2022-05-11
本文转载自DominosEdu微信公众号,作者DominosEdu
方德瑞信曾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分享《美国社区基金会如何快速响应疫情下错综复杂的社区需求》,本地社区基金会在社区中扮演着重要的协调引领与资源集散的角色。而上海疫情之下,有人在网络上质疑,为什么看不到我们本地的公益组织。上海疫情下的公益组织,都去了哪里,在做什么呢?
5月10日上海民政微信公众号文章:截至2022年5月9日,本市有207家基金会等慈善组织迅速行动,积极开展抗疫慈善活动,本轮疫情防控社会捐赠收入已达10.59亿元,捐赠支出9.87亿元,其中资金支出3.83亿元,物资支出6.04亿元。上海市、区民政局下发《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规范社区互助互济活动的工作提示》,提到“城乡社区组织因开展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需要在本社区募集财产的,应当尊重捐赠人的意愿,并将募集财产管理和使用等情况在本社区内公开,接受监督。鼓励慈善组织对城乡社区组织开展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进行指导,或者合作开展有关慈善活动。”
据了解,上海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自2022年3月启动“2022年度洋泾社区新冠疫情防控防护项目”,并制定了《洋泾街道社区互助互济活动备案守则(试行稿)》。
希望通过分享这篇文章,让社会公众了解到上海本土公益组织在疫情中做出的贡献。
公益组织为何“失踪”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大家的生活。在这场守卫上海的抗疫战中,有网友提出质疑,整个保供工作中,完全看不到公益组织的身影,志愿者都靠居委会,保供全靠商业企业。
是啊,上海疫情下的公益组织,都去了哪里?在做什么呢?为什么在最需要爱心力量的时刻,公众却看不到公益组织的存在呢?
作为与公益组织和公益事业关系密切的社会企业,我们要说,公益组织绝不是“不存在、不出面”,相反,他们在疫情中做了不少贡献。
公众之所以没有看到公益组织的身影,原因可能有很多。
有的公益组织在「社区五公里」以外的抗疫战场,不在公众的视线中;有的公益组织,全员投入,闷声做事,没有余力做传播。也许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公众和公益组织的触点太少了,即使有的公益组织确实有传播,也没有破圈进入公众的视线。
达美诺青少年慈善项目的公益伙伴们,大都属于公益创业的起步阶段。这些充满创新精神的组织,满怀热情和责任的公益人,以各自的方式,为上海抗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起来听听达美诺公益伙伴讲述他们的抗疫故事吧!他们在社区、在云端,从关注弱势群体、到辛劳的社区工作者,从捐赠物资、到驰援建设……
安老师:把公益组织的工作经验带到社区
居委会-志愿者-居民之间沟通不顺畅
封控之后的第一个周末起,我在居家办公的间隙做社区志愿者,主要做过核酸检测秩序维护、抗原发放和结果确认、居民生活物资统计等。
在做社区志愿者的过程中,我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居委-志愿者-居民之间的沟通有些脱节。居委因为要忙整个社区的各种事务,没有太多时间停下来讨论,只在有任务的时候才召集志愿者;而志愿者的意见和反馈,常常得不到及时回复;居民联系不到居委,只能从志愿者这边打听消息,但很多消息一直得不到确切答复。这样一来,居民就会有很大情绪。
公益组织的经验帮我为社区改善沟通
我向居委建议,建立了居委会-块长-楼组志愿者的沟通链条,消息的传递有了好转。
社区志愿者和公益项目志愿者差别还是挺大的。公益项目本身设计比较好,志愿者往往能比较充分地发挥特长和能力。但社区志愿者不一样,事情多、决策慢,很多时候要靠自己想办法,同时做好心理建设。
一些基层居委的经验不足,多任务处理能力也有限,加之工作压力大,很多事情不能很好地解决。大家与其坐等,不如主动沟通、想办法解决,做好居委和居民中间的桥梁。
彭老师:疫情下我们最关心对流动儿童的陪伴
流动儿童面临着真切的困难
嘉定是疫情最开始大规模爆发的地方,小区道路封闭的非常突然,我们被封锁在家。但是,我们为流动儿童的服务,并没有停止。
流动儿童面临的困难是很真切的。 除了物资之外,孩子们在家里的时间长了,和家长接触的时间多了,很容易发生矛盾;其次流动儿童的家里,不像城里的孩子有很多东西供他们娱乐,他们的生活非常枯燥。
疫情下公益组织的活动面临真切的挑战
线上活动的挑战挺大的。首先,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很难控制现场。其次,线上活动的互动性也比较差。
应对方法方面,我们一开始选择屏幕互动,现在选择直播+连麦的形式,效果确实好了不少。但互动性仍然不太理想,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需要更多人关心需要陪伴的特殊群体
周边的几个街镇,除了我们这种本身致力于关爱流动儿童的组织外,对流动儿童的支持还比较少。希望能够呼吁更多机构,能够关心流动儿童、高龄老人这类特殊人群,他们在这个时候更需要陪伴。
赵老师:我们看到了医护和社区工作者的崩溃时刻
深夜接到了社区工作者的紧急求助电话
一次接到一通深夜紧急来电。对方气息慌乱,在安抚对方情绪后,我了解到,来电者是社区工作人员,当天下午附近的楼栋被封,他恐惧自己感染或成为密接被隔离,担心第二天的工作,独自一人想了四五个小时,才终于拨通了电话。
对方在沟通的过程中诉说内心的压力,社区工作繁杂,邻里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委屈又不敢告诉父母只能自己承担。
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在休息独处时,白天所经历的事情或者几天积压下的情绪,恐惧感、对家人的思念、不安都会在孤独的时刻迸发出来。此时的倾听和陪伴就很重要。
疫情中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
疫情中我们发现,心理服务需求量大,需求紧迫,还有一些生活保障品、精神类药品需求,非常棘手。
对特殊场景,如方舱,我们第一时间响应政府需求,1小时内,组织200名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团队,援助方舱心理服务热线、市民服务热线、社区心理服务等。遇到部分危机性事件,我们10分钟内组建专业危机干预团队,及时处理。
作为心理从业者,我们既是这次抗疫经历中的亲历者,更是这次经历中的引导者。
疫情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我们自己也遇到。因为自己是心理工作者,更是很多来访者的精神支柱,所以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为了更好地安抚大家的情绪焦虑,我们需要具有更强大的支撑力。
面对不确定性社会需要更多倾听和接纳
如今,在持续和反复的疫情下,人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疾病带来的恐惧,更多的是日常生活被打乱后,对未来不确定感带来的焦虑。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加入到公益的抗疫活动中,也有全国各地的心理咨询师提供线上的心理援助。
其中最关键的是,当一个人困在情绪中,他真正需要的就是有人能够倾听、陪伴、理解、认可、接纳自己,特殊时期,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正能量,是对自己以及周围人最大的帮助!
黄老师:过去接受社会帮助,今日用行动回报社会
我们星星彩自闭症关爱中心,联合上海长三角科创投资促进会、中华志愿者协会上海学雷锋活动站、浦东企业家联合会,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去,奔赴现场参与方舱建设,同时向驻港部队及困境人群捐赠了一批蔬菜。
往日,我们机构接受了社会及政府的众多帮助,现在,星星彩用行动回报社会,密切做好协调配合,全力以赴各项建设志愿工作,为上海疫情,贡献星星的力量。